千年包公观后感精选篇,观看千年包公的感悟(2)

观后感2018-08-27李一老师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就将为观众揭开包公神秘的面纱,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包公。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可亲可敬的包公形象。

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他的史迹既彰显了古代清官崇德重礼、遵纪守法的良好风范,又展现了为官做人的官德操守和价值追求,一直是各类文学作品创作发掘的宝藏。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该片也借此希望能给党员干部带来一份精神激荡和一份思想启迪。

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廉则兴,贪则衰”,如果官员大都能做到“清慎勤”,社会就会安定,反之则不然。中国历史上有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巡视制度、科举制度,在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能够从传统廉政文化中借鉴到很多有益的东西。纪录片《千年包公》的创作团队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此语出自包公,他清心直道,刚正不阿,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格。包公的故事能流传至今长盛不衰,是因为他真正走向了民间,凝聚了民间文艺的元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纪录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够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包公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是86万包氏子孙为人处世的楷模,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清官符号,长久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几乎被忽略,而纪录片《千年包公》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依托丰富而详实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写实手法再现了包公的一生,让“铁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观众,展示了包公的可贵、可敬、可亲之处。包公精神的文化内涵,必然随着纪录片的播放和传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受众各自的人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