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2)

观后感2018-07-15李一老师

应当说,不少地方电视问政中的辛辣提问和“特殊礼物”,让基层干部红脸出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就现实来看,通过送听诊器等方式来激发干部主动作为的热情,能持续多久、起到多大效用,仍值得观察。

毋庸讳言,在基层个别干部“眼不明耳不聪”现象并不鲜见。一边是亟待解决问题、着急上火的群众,一边是事不关己、无动于衷的冷漠干部,强烈的对比令人愤慨。这些问题也许并不大,比如小区里的卫生问题、公共设施缺损等,但因是在群众眼皮底下发生,最能让群众感知冷暖,最需要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及时整治和处理。此次西安电视问政,现场观众送上听诊器,所表达的诉求无疑也正在于此。

亟待追问的是,既然群众对相关事情非常关心,甚至多次多渠道反映,一些基层干部为什么就是“眼不见耳不闻”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群众诉求渠道不对、诉求不尽合理等,但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根本就不了解民情民意。一方面,一些地方民意表达途径不畅,导致民意不能及时上达;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缺乏主动了解民意的动力和激励,躲着问题走。二是一些基层干部虽然了解群众诉求,但就是不愿不敢碰触棘手问题,选择性视而不见。比如此次西安电视问政中的小区群众反映小区危房和卫生问题,前后十多年反映无数次,有关基层干部不可能不知道,但就是无法解决,恐怕根本原因还在于为民意识缺失,不愿啃“硬骨头”,怕问题复杂难以解决陷入其中,进而怕损害或影响他人利益得罪人等。

电视问政现场群众送听诊器,目的是让领导干部多听群众的声音,好好诊断一下干部作风问题的“病灶”。电视问政,重在“问诊”干部作风,让基层干部真正“耳聪目明”。一方面,要针对曝光的问题,积极查清快速解决,对其中暴露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和处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加强为民理念教育等方式,让基层干部真正“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2016西安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3)

近日,西安市首档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时刻——工作作风转变进行时”首次开播,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电视问政”,成为西安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