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商品出口总值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2%、1%、1%和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广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要围绕激发市场活力,以经济改革为抓手,以城市创新为动力,以克服短板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争取启运港退税、汽车整车转口保税、汽车平行进口、跨境人民币贷款、离岸数据服务等改革试点,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继续简政放权,再调整一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实施权责清单,推行审批事项联网通办,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推行“三证合一”工商登记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财税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推进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完成“营改增”扩面任务,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体系。深化投融资改革,出台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进企业上市“双百工程”,鼓励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创业及股权投资市场。深化国企改革,实施“清单管理”国资监管模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强化资本运作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构建集群集聚集约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做优十大重点产业,打造产业高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电动汽车,培育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基地、再生医学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航空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移动互联网创新产业基地、国际生物岛、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创新城、全生物降解塑料等重大园区和项目,重点发展手机游戏、可穿戴电子产品、高端医疗器械、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促进新业态发展,加快建设新业态总部经济产业园、汽车服务业产业园、融资租赁产业园等15个示范园区,发展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3D打印、大数据应用、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促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基本完成“退二进三”任务,推进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专业批发市场向展贸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推进财政科技经费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倍增计划,以“一区多园”模式统筹科技园区发展,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引进和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广州超算中心应用推广,实施羊城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主体体系,争取新设一批新型金融机构,重点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和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举办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出台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业务,促进新型金融服务业态的集聚发展。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力度,实施总部招商行动计划,建立总部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加紧在建总部项目建设,吸引航空、会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培育本土总部企业,推进华南地区大中型骨干企业新业态总部基地建设,发展泛珠总部经济区,支持楼宇经济提升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企业航母”。
(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发挥“三驾马车”均衡拉动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抓住国家推进消费升级的机遇,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促进网上购物和农村电商发展,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办好广州国际美食节,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和时尚消费。着力打造商贸平台,组建国家级珠宝玉石交易所,设立华南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物流标准化试点、餐饮业转型试点,强化消费集聚功能。拓展广货市场腹地,积极参与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珠三角、泛珠三角合作,推进广佛肇、广清一体发展,开展高铁沿线城市展销活动,继续推行“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展贸活动,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潜力,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重点项目带动,推进156个基础设施、产业、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年度投资118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举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活动,利用广交会、达沃斯分论坛等平台拓展招商渠道。扩大民间投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