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上山下乡知青涨工资精选(4)

工资改革2018-10-01三水老师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德元认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但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农村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提升了村官的知识结构,并且“村官”生涯对其自身也是一种锻炼、提升,这将会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村官

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正在或者将要投身农村,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能像胡一萍一样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当“村官”的工作与理想相去甚远的时候、当抱负无法施展的时候、当缺少认同感时候,有少数人无奈地当了“逃兵”。

北京朝阳区农工委宣传科席俊克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朝阳区在聘用的80个大学生“村官”中有2个人辞职,其他区里也有离开的,但不多。

胡跃高认为,造成大学生“村官”不能融入农村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各种政治关系、家族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盘根错节、经年积累,形成了特殊的网络。因此,使任何农村工作都具有琐碎、繁杂、敏感、关联性强、难度大的特点;第二,近代大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高中之前即使是农村孩子也是封闭读书,社会知识,特别是农村社会知识贫乏,然后直接进入大学,所学多为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招聘为大学生“村官”,以“飞鸽牌”身份进入农村,要从事解决农村具体问题,可想而知其难度将有多大。

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的一篇名为《2008年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的分别占3.02%、5.17%、3.88%、2.59%、3.88%、1.29%、0.43%、4.31%,合计占24.57%,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占19.83%。两项合计占44.4%。其困扰程度超过了关注收入问题的2倍(21.98%)。还发现,相当比重的大学生“村官”“两张皮”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三年。

张德元建议,在完善政策的同时还要改变思路,不要指望把大学生“村官”永远“留”在乡村,这是不现实的,应对大学生当村官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像溪水一样,流动起来,才能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