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五年,四川面临多重特殊矛盾和重大考验,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时不我待;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再次发生芦山强烈地震,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四川是否安全、“地方作为主体”新体制下重建能否圆满完成,各方高度关注;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任务繁重,开展反自焚专项斗争、解决寺庙深层次问题、实现长治久安,面临诸多挑战;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特别是彝区藏区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脱贫攻坚更具特殊性艰巨性;干部队伍中腐败问题集中暴露,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恶劣影响,政治生态重塑任务艰巨。我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集中力量打了几场硬仗,着重抓了一批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大事难事。
我们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持调存量和扩增量并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积极培育高端现代产业,集中培育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旅游、石墨烯等一批重点产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列出9张清单全力推进落实,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增长128%,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我们着眼同步全面小康,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聚焦“四大片区”和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驻村帮扶机制,打出组合拳。坚持以上率下,省级领导和各级干部带队开展多轮全覆盖调研督导,扎实推进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金融扶贫等,创新设立“四项基金”,广泛开展“四好村”创建,抓好省内外对口帮扶,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我们切实担负地方主体责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迅速有序科学高效开展抢险救援,千方百计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谋划推进灾后重建,探索走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三年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一批旅游文化特色小镇相继建成,灾区“造血”功能明显增强,“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在成为美好现实,灾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