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