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同一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其他组员还包括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刘海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多位关注高考改革的专家学者。
从2016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6年箭在弦上
进入2016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
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6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
2016年正式发布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但直到7月结束,仍无消息。
8月29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当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很明确:高考改革方案马上就要出台。”作为研究高考的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号。他认为,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