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源,大师资
“坚持和超越”是纽约大学的校训。作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高校,上海纽大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理事包括办学主体美国纽大、华东师大以及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中美双方各占半数。在筹建新校的谈判过程中,美方坚持在城市中心区域办学,就像纽大位于纽约第五大道那样,他们说“宁要这里一幢楼,不要那里一片区”。
校园“大小”取舍后,第二个“坚持”在于1∶8的“师生比”,也就是1名老师只能配置8名学生。正如参与谈判的主事者所言,这一前提被美国人“咬住不放”。而在国内高校扩招后,较好的师生比是1∶16,更多则为1∶2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方面,全国大于30%、上海大于60%,分别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如此格局和背景下,上海纽大校长俞立中不止一次告诉记者,在上海办上海纽大,如果只是再多开一所大学、再多招一批学生,“那真是没有什么意义”。这位新中国的同龄人,在卸任华东师大校长后,全身心投入上纽大建设。他明白,在中国办这么一所国际化大学,是试验一条新路、创新一种模式。
上海纽大第一、二届生源规模均不到300人,其中中国和国际学生各半。很巧,上海纽大招办主任周鸿教授,也来自华东师大同一职位。在2016级的开学季,他手里已经备好了明年招生的基本方案。不再一味掐尖,方案这样形容招生对象:“适应国际大都市竞争环境、向往走向世界、渴求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成绩,被放在最后一位,因此上纽大自主招生没有统一笔试。
招生与培养是一条链,找到适合本校气质的“小生源”,接着就是配上“大师资”。按1:8比例,300名学生对应近40名老师,而上纽大第一年师资规模达90名,其中三分之一直接授课,三分之二助理授课。即使这个月,第二届新生报到,师生比依然优于1∶8。
同时,师资水平不低于纽大标准,几乎都是外教。作为学校“首席学术官”,上海纽大副校长、教务长汪小京还在组建国际一流教授队伍。其中已有的两名院系负责人,分别从美国纽大加盟——原纽大历史系主任乔安娜·卫周安任上纽大文理学院院长;纽大斯特恩商学院副院长艾顿·增莫尔则出任上纽大商业与工程学院院长。来沪授课的首批纽大教授中,共有7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2位两院院士。同时,常务副校长、原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蒙作为法学教授兼律师,汪小京本人作为原耶鲁大学神经科学终身教授,都为本科生开课。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