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的冷门专业排行榜(2)

高考志愿2018-07-29李天扬老师

3历史

民国时,恰逢乱世,人们有强烈认清自己的意愿,而历史学的作用恰如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了很多著名的史学家,如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胡适、唐德刚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不再是个香饽饽,一方面由于政治因素,史学背离了其客观记录历史的轨道,成为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真正做学问的史学家如陈寅恪被扣上“伪科学”“假权威”的帽子。晚年的陈寅恪甚至被赶出居住了16年的康乐园,在孤苦中黯然辞世。

历史学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即使到了今天,近代史和现代史里面还有太多“不可说”。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淡,历史这种几乎全无用武之地的专业,愈发被冷落起来。

表面上看,近些年穿越剧、宫廷戏、戏说历史的节目和书籍火爆,消费主义似乎救了历史一命,但其背后的悲凉似乎只有史学者自己明白。除了遥远的康熙雍正可以反复意淫,对于正在发现的历史,他们力不从心。只能看着高华渐行渐远的背影,一声叹息。

4国际经济与贸易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部分高校就设置了国际贸易类专业,然而当时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并未形成太大影响。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迅速成为热门专业。1998年原国家教委将上述四个专业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此合并而来的专业,学习内容纷繁庞杂,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等等。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时大热,吸引大量的学生涌入。

但这个专业并没有持续坚挺,一来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并不景气;二来在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纷纷跟风开设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量大质堪忧。

5社会学

“我学社会我贤惠,终身贡献居委会。”在2010年走红网络的日志《一条状态引发的专业爆炸》中,学生们如是吐糟社会学。与大多数研究上层建筑的人文类学科相似,当下的社会学专业已成为社会的“鸡肋”。

因为其百家争鸣的理论学派和深入生活的田野调查,更因为它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普世情怀和现实意义,社会学曾一度受到年轻学子的青睐。然而因为种种缘故,直到1979年,中国的社会学才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和认知度也不高。更让人灰心丧气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学正沦为闭门造车的“政治修辞学”——部分学者每天只会扛着远离社会学精神的口号满街乱窜,向国家骗取经费,然后足不出户就完成毫无现实意义的学术报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