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与择业的拉锯战中从来没有的赢家,随着更多后设置该专业的纺织高等院校依次向业界输送毕业生,前人的经验固然要参照,摊薄的市场也必须要面对。非织造企业数量增长与该专业高校招生数量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无数据可考,但是从本报连续跟踪调查的反馈可知,支撑该专业继续扩容的客观条件依旧存在,且有可能长期存在。
对这个判断直观的印证就是,尽管遭遇“史上难就业季”,但非织造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多数学校非织造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目前,国内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纺织院校有十几所,但是像安徽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学校开设此专业不足4年,今年都还没有毕业生。因此本报重点走访了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历史悠久的院校师生,从他们提供的近5年就业数据来看曾创下100%就业率的院校至少有3所。
同时接受本报采访的12家非织造企业今年都不同程度地招聘了应届毕业生,其岗位分配大多集中在技术员、销售员、设备维修员和办公室文员,他们对“90后”职场新人的大胆、叛逆、张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却在实际使用中意外地发现了他们的务实与踏实。这和高校近年来在就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密不可分。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克服职场不安全感和浮躁心态的意识渗透也被逐渐提上日程且初见成效。
刚登职场的“90后”不少家庭条件优渥,创业的眼界和手段都在前辈之上。然而人脉积累不广、技术短板明显都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道硬伤,有人尝试创业获得成功,有人却坦言没有承受创业失败的勇气。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然而不少学生感觉申请优惠政策难如登天,或者根本找不到相关部门,其中风险难免独自隐忍。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表示,大学生创业的概念看上去很美,但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而言却存在着“专业流失”的问题,例如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培养一个专门人才需要知识和经验的长期积累,而针对该专业的创业方向不是个体能够轻易为之,想要一毕业就创业势必要往容易切入的领域转换跑道,导致行业出现人才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