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纠“四风”,不少人会竖起大拇指。的确,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多来,作风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了党心民心,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当地纠“四风”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治理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问题上,“明察暗访”基本上就是“查公车”和“查发票”。如此一来,难免让人疑惑——难道“四风”就是“车”和“吃”? 应当说,“车”和“吃”等问题是“四风”方面易发多发病,需要始终抓在手上、持续纠治,但“四风”显然不等同于这些“显性问题”。除了以“车”和“吃”为代表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还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隐性的“两风”。况且,“车”和“吃”也不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全部“症状”,公务活动铺张浪费、超标配备交通和通讯工具、违规修建和装修楼堂馆所、公款打高尔夫球、公款旅游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河北省纪委近期通报的丰宁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黑龙江省纪委日前通报的集贤县林业局局长公款旅游等案例,以及今年中央第一轮专项巡视反馈提到的央企违规发放薪酬福利、公款打高尔夫球、到风景区开会、豪华装修楼堂馆所等问题,都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与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相比,这些问题相对难以发现和掌握,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则更为“隐蔽”。
“隐蔽”亦有“见光”时。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初,群众到安徽省肥东县建管局反映问题,遭遇冷漠对待,该局副局长周之元接待时还在办公桌上练习毛笔字。又如,某省直部门召开行业单位工作会议,让参会人员集中到省会,有的偏远县乡干部汽车倒火车,折腾了两天才到,而会议才开半天。 以上种种问题充分说明,除了“车”和“吃”,其他形式的“四风”仍大有市场,纠“四风”切不可厚此薄彼。
客观而言,以“车”和“吃”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撕开“四风”的顽固“防线”,是步好棋。毕竟这些问题“显”而易“见”,容易被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和掌握,也便于群众监督。但也要看到,在打开突破口之后,不能裹足不前,还要全面推进、不断深化。除了要继续抓好“车”和“吃”,防止反弹,还要在纠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其他“表现形式”上下大力气、做深文章,寻求突破、扩大战果;同时,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切不可以“车”和“吃”取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两风”代“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