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党课发言提纲与材料(3)

发言稿2018-08-02李一老师

治理“圈子文化”,应成为反腐题中之义。不可否认,“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官场腐败,必须予以重点打击。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贪官,更是对深层“官场文化”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常反躬自省,问一问自己身上有没有“圈子”的观念,如果有,就应坚决改正,否则,难免深受其害。

圈子文化党课发言提纲与材料

10月底11月初,随着中央第二轮巡视相继反馈,四川、广西、江苏、河北官场的“圈子文化”问题浮上水面。在形形色色的圈子存在于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中央巡视组剑指官场“圈子文化”,引起了广泛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这段话既生动地描述了“圈子文化”对一些干部的深刻影响,又一针见血地对官场“圈子文化”进行了定性——拉帮结派,为我们剖析以及破除官场“圈子文化”指明了方向。

官场“圈子文化”之形与实

官场“圈子文化”有两种突出的表现形式:其一发生在官员之间,其二发生在官员与老板之间。其实质是拉帮结派、漠视法治、利益输送

圈子通俗地说就是群体。“人以群分”,现实生活中的圈子多种多样,如通常所说的演艺圈、文化圈。官场也有圈子,从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来看,官场圈子文化有两种突出的表现形式:其一发生在官员之间,如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其二发生在官员与老板之间,如河北个别领导干部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

从构成要素来看,官场“圈子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圈名具有迷惑性。圈子往往以血缘、地缘、学缘、业缘等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以老乡会、同学会、校友会等为名,让入圈者觉得自然而然、理所应当。二是圈心具有影响力。圈子少不了圆心也就是圈心,官场圈子的“圈心”往往是级别高者、资源多者、影响大者。“老大”的“能耐”,决定着圈子的大小。三是圈员有组织性。圈子里有分工,甚至有等级,谁是“大哥”,谁是“小弟”,谁是“老板”,谁是“马仔”,定位准确,格局清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