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入职时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对劳动报酬进行了明确约定,然而用人单位却以经营困难为由拖欠工资。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能否要求经济补偿金呢?
单位恶意拖欠工资
2009年7月,王先生与镇江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孙先生月工资为3000元。但是自9月至11月,用人单位未向孙先生支付任何的劳动报酬,其理由是单位经营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2015年1月,王先生向镇江市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要求支付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该公司虽承认了拖欠王先生工资这一事实,但称事先已告诉了王先生单位经营严重困难,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并非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不同意向王先生支付经济补偿金。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请求能得到支持吗?
员工能否要求经济补偿金
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而向劳动者支付的对价,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主要义务为提供劳动,而其享受的主要权利为获得劳动报酬。在本案中,王先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即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其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江苏省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即《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自拖欠发生之日起五日内向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并提出处理方案;第四十条规定,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在不可抗力原因消除后三十日内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在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内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在征得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同意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因此,从上述规定来看,单位延期支付工资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本案中的镇江某公司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而事实上,其延期支付工资长达三个月,该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