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1500字范文(2篇)

读后感2018-09-14李一老师

《梁家河》读后感1500字:

深夜,城市退去了一天的喧嚣,归于宁静。夜晚的风呼呼的穿堂而过。我在暖橘色的灯光下,又一次翻开了《梁家河》这本书。好几次想提笔写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每一次翻开这本书,带给我的都是震撼,都是一次心灵上的触碰。从来都不敢说我已经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因为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新一次,却又在这本书中成长。 

我们对于历史,都是听老一辈的口述。我听到的,动荡岁月里,都是抱怨,都是控诉,都是大时代下对于自身命运无法把控的哀怨,很少听到有人说在那个岁月里,真正能明白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未来在哪里,甚至于此时此刻下我想干什么的人都不曾真正思考过。真正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定位。习近平做到了。“黑五类”、“插队”、“知青”,每一个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得已选择下,他却能在命运的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回答。扎根农村,当农民,那就踏踏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着梁家河的村民,一点一滴的为村民更好的生活努力着。

习近平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实地的了解梁家河贫困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要上学,那就刻苦的读书,在当时教材短缺、书本贫瘠、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习近平依然没有忘记了读书,平日里繁重的劳动,要带领村民解决温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夜晚,他还是会努力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销都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习近平坚定的意志,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不曾放弃读书这件事,而从书中,他也学到了无穷的知识。这种经验与现实的结合,使他扎根在农村七年的岁月里,为农民做了实事。

当干部,就要当人民的好干部,“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心系人民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1993年、2015年两次回到梁家河,“山上要治理、沟里要打坝……既要解决肚子吃饱问题,还要www.simayi.net解决文化问题……”时时不忘人民,不忘农民的疾苦,不忘人民的脱贫致富,不忘人民的日子要过好。在每一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习近平的努力,似乎也明白了他坚定意志,“如果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那就把现在做到最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