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读后感范文汇总(4)

读后感2018-06-24李一老师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阅读角度,而理解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陈敬之所以成为陈廷敬,必有其独特之处。

有人说,陈廷敬是清官。因为他胸怀天下,毫无私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大清相国》中,因铜钱含铜量高,奸商毁钱鬻铜,导致民间铜钱短缺。陈廷敬觉察此事,上奏三计:一是理顺钱法,改铸轻钱;二为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三为调整盐、铁、茶及关税,防止透漏,来保证库银。康熙是个明君,很重视他的建议,这几条疏奏很快便付诸实行。陈廷敬确定了自己的政绩,在康熙面前得到了认可,同时更加坚定了为官一任造福四方的仕途理想。

清官多酷,而陈廷敬却宽大老成,爱才惜才,不计前嫌。办起事来也是对事不对人,隐去私人恩怨,将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做到极致。他对于傅山这种有才的读书人和悬壶济世的名医,一直是劝其归顺的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礼贤下士。对傅山的冷漠和不屑,年轻气盛的陈廷敬能做到忍这个字已非常人。

有人说,陈廷敬是好官。好官,就要体恤民情,为民服务。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而想当好官也不容易。在《大清相国》中,王继文要当“好官”,。他表面上清廉爱民不向百姓摊派税赋,实则为了取悦上级铤而走险挪用公款。被当地百姓唤作“王青天”,但他其实是个确确实实的伪君子真小人。

我认为,陈廷敬是能官。做能官,就要大胆改革创新,敢于担当,敢于直言不讳,不推诿、不扯皮,敢于为老百姓谋福祉,不怕得罪权贵。陈廷敬发现大户统筹的弊端后,立即向康熙上密奏,却被别有用心之人搁置,导致大户统筹的办法发往各省参照。回京后陈廷敬又请康熙收回大户统筹办法。但木已成舟,他明白当时的他完全处于劣势,再多的申辩也只能招来更多的是非,于是,他向康熙谢罪,接受处罚,当时他母亲去世,于是回家守孝,这一等就是三年。这三年,可以说是陈廷敬一生政途的转折点,也正是他磨砺内心的过程,为他日后施展仕途抱负提供了机会。真正做到了范仲淹先生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一个封建君主制的国家,这真是令人叹服。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吧。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看完《大清相国》,竟有种舍不得的感觉,就像个认知多年的老朋友,别离时,略有愁绪,带着陈廷敬的人生哲理,轻装上阵,为民服务,且行且珍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