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读后感
阅读严育洪老师的《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这本书,如同与一位大师对话。他娓娓道来,翔实的案例、精辟的点评、可操作的指导……让我每次翻开,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下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观点——学会舍弃。
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仔细读来,却是颇有道理。
就如严老师所说,课堂时间是个常数,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经在课间和同组的老师说起,反复讲的题目怎么学生总还是要错,同组老师的看法和严老师不谋而合。如果在课堂上总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广,一节课上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处处是重点,学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点,脑中也就越发模糊了。看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学会舍弃。
但我认为,所谓的舍弃,也不是随随变变地舍弃,而应当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课重难点。正如严老师在书中所言: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相信这样的舍弃,不仅不会有所遗憾,反而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扎实。
第二个观点——“生成”的是机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预设,突如其来的?在备课时,除了要备好教材,又该如何备学生呢?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呢?这一直是我心中的难题与困惑,最近读了严老师《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后,有很多的启发。
文中这样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结果必是旁逸斜出的,丰富多彩,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生动、活泼、丰富得多。面对这些丰富的动态生产性资源,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的确,生成需要预设,我在备课时,也的确进行了预设。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教学时,我总是希望学生能根据我的预设走下去,“预设”等于“生成”当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发生,于是课堂上总是出现孩子们远离预设或者超越预设,这时教师到底该怎么做呢?每次备课前我也曾这样问过自己,当时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课堂上该怎样解决,无奈之下就“顺其自然”吧,现在我想我会回答了:那就是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领预设,在生成中引导学生,在引导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师不是要备教材,而是要备‘好’教材;不是要备学生,而是要备‘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