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即人生读后感(2)

读后感2018-12-04李一老师

,觉得很赞。还有家长说,可惜广州的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中,鲜有能贯彻经典素读理念的,都是以传统教材为纲。甚至,有的家长看我极力夸赞陈老师的素读教学,又鉴于我本人热心于教育,很上进,便呼吁我以陈老师的教学方式开班。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与动力!我深知,我远不能和陈老师相提并论。但是,家长需要一个效法于陈老师的老师。
  
  那一刻,我多么渴望,我立刻就变身为陈老师……
  
  关于素读,在我粗浅的记忆里,就是诵读经典加广泛阅读。但是,真正要展开来谈素读,我发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开书来。因为素读还涉及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开展的问题。关于这个,陈琴老师在书里的讲话,已很精练。那么长的篇幅,那么丰赡的内容,凭我的拙笔,概述不完,而且,我自己都要一遍一遍地去反复咀嚼。
  
  我能做的,目前仅限于让家长们、同事们和我同读一本《经典即人生》。而且,坦白地说,我也在借助《经典即人生》来给自己补更多的课。前些日子,我特意让先生给我一次性买了七本书,分别是《发现母亲》、《正信的佛教》、《秘密》、《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叔本华美学随笔》、《大唐李白》。除去末一本,其余六本均来自《经典即人生》里的推介。所以,可以想见,一本《经典即人生》的价值,于我,简直是:一册在手,应有尽有。
  
  以至于有些日子,Q群里的家长问我,涂老师,你给我孩子推荐些书来读吧。我说,您去读《经典即人生》吧,读这本书里边提到的书即可。有心的家长或许会知道,我并非纯粹的懒。
  
  说心里话,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谈《经典即人生》,我觉得我并非从零开始。毕竟自从做了母亲以后,我觉得自己充分地具备了一位母亲的本能,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好。我从孩子一岁开始写育儿日志,二年多的光景,已写下了二十四万字。之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做这样一件事,不是因为别的,恰恰只是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可以被记载被珍视的传奇。并且,我相信,这会是促进我自身成长的关键环节。再者,对于孩子的母语教育,我正在走的,就是“经典”之路。对我来说,记录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重新迈步的过程。当然,我能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很幸运,我的孩子尚小,而我又恰好能通过我的学生去聆听陈老师的教诲。
  
  然而,话说回来,我到底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就一个专业的老师而言,我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