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安徽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成效突出,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安徽城市竞争力方面,合肥、芜湖实力强劲,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较强的是皖中地区,皖北次之,皖南最后。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五的城市为:合肥、阜阳、芜湖、滁州、蚌埠。其中,合肥、芜湖、阜阳、滁州的发展速度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均名列前五。
安徽省皖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三大城市群发展不平衡经济差异显著、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有待加强;此外与南京都市圈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利用外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等五个方面对三大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而言,皖江城市带经济实力最强,合肥经济圈次之,皖北城市群最弱。安徽城市辐射力排名依次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淮北、淮南、阜阳、宣城、安庆、宿州、六安、滁州、亳州、池州、黄山。
为了促进安徽省内城市的更好发展,报告指出,要发展优化全省“一圈一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建立多极化的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化省会城市合肥的区域科技文化、经济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建立皖北地区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建设绿色、智慧、人文新型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共建共享。
(四)《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6)》
报告亮点:
一是紧跟国家政策方针,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深入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使研究报告内容更加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二是在指标体系设置上,采用的108个指标遵循了针对性、变动性、适应性原则,结合了宏观经济新常态,既涉及到了经济发展因素,也包含了社会发展内容,全面反映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推动我省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