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1990年18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2000年10个人养一个;现在3个养一个;很快就将要2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银发潮”的来袭令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
二、知青老年化状况
在中国社会养老的大形势下,知青老龄化状态及养老问题尤为严峻。
中国改革进程中出现各类的不完善“阵痛”,诸如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过大,缴纳社保金和退休养老金领取出现双轨制,社会养老资源稀缺匮乏等,知青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一)据有关专家统计:中国60岁至70年老年人中,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占到70%左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亏损倒闭、破产、改制。
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其中知青占75%左右。
21世纪初至今退休的老年人中,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占三分之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老知青刘晓萌在《不要美化上山下乡》一文中说:“现在城市的底层,被边缘化的贫民,很多都是当年的知青。
前几天看到知青作家梁晓声有个谈话,他说85%的知青处在社会底层。
落入底层的原因当然有多种,有的原本就是工农子女,家境差、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农村呆的时间较长,后来没能升入大学;再有就是他们的家庭出身不好。
所以我觉得不能忘记这些人。
他们落到今日的境地,当初政策的制定者要负很大责任”。
(二)知青老人中的绝大多数处于社会的最低层,退休金低,仅够维持自身生活,若患病或需要护理,就会捉襟见肘,无力承担,陷入窘困境地。
2013年2月2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老人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绝大多数知青未富先老,退休后由于领取的退休金少,社会保障低,早已沦为社会最低层的庞大弱势群体。
学者杨娟、李实在《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第5期刊登《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指出:“文革十年浩劫造就了一代特殊的人群——知青。
他们经历了经济转型中不可避免的几次震荡:年轻时遭遇文革不得不下放到艰苦的农村或农场,中年时因为教育程度所限面临下岗的困境,晚年时其子女的就业状况又出现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