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畏缩心态,立担当心态。有的党员干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被穿小鞋,批评同事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有的由于怕这怕那,是非观淡漠,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耍滑头,不敢亮剑;有的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缩头缩脑,知难而退,怕担责任,甚至磨洋工、当逃兵。诸如此类的畏缩心态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往往导致该做的事没做、该得罪的人没得罪,以至于得罪了人民、辜负了党、贻误了事业。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不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才敢担当,无私的担当才能无畏。
破侥幸心态,立慎独心态。心存侥幸是许多落马官员的心理诱因。他们自以为手段高明、不会出事,即便出了事也会有人“摆平”,因而即使在强力反腐的高压下,仍抱着侥幸心态,搞“迂回战术”。破除侥幸心态,保持慎独的心态至关重要。所谓慎独,就是要驱赶“心中贼”,净化内心,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心得体会【篇二】
锻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彰显制度和规则的力量,把每一名党员都摆进去。正常而健康的党内生活,要靠全体党员干部来维护。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并要求全党同志行动起来,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出贡献。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点。95年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处理党内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严密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受“文革”冲击,党的组织、党员的党性观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遭到严重破坏。对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现在确实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解决诸如搞官僚主义和搞特权的问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制度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加以规范,成为当时整顿党风的一部重要党规。
对规则的伤害,最终会传导给全社会。“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的挑战,是每个干部都需要面对的。实际上,政治生态的污染,不仅是因为腐败分子坏了一锅汤,也和党内生活的庸俗化密切相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内其实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是形式主义,把公开的规则架空,让制度的权威蒙尘,形成了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