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良好风气创至善之业心得体会一
良好的风气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能够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这里说的“风俗”,就包含风气之意。风气是一种来去无形、无色无味,却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事业成败的巨大力量。风清万物欣,气正百业荣。风气问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党风问题尤为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风气”也是如此。“风气”正,则容易形成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共创辉煌的氛围,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向成功;“风气”不正,即正气不足,邪气上升,歪风盛行,会腐蚀人的思想,浸淫人的心灵,扭曲人的信念,丧失人的斗志,就可能导致干部互不服气,相互掣肘,最终日渐西下,可以在原来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走向衰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风气好,人人受益;风气不好,人人受害;端正风气,人人有责。 “风气”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工作成败,关系着事业的盛衰。作为领导干部,抓风气建设,塑造高风亮节美德,营造清风正气环境,宽松经济发展大势,显得尤为必要、重要。优良风气是党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胜利,改革、开放,执政、发展,靠的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讲,离不开党的优良风气。党的优良风气,是一种精神力量、政治优势。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华侨陈嘉庚关心国事,善于从风气上看政治,看优势。他到重庆,蒋介石用100银元一桌的山珍海味招待他;到延安,毛泽东用南泥湾生产的大豆做的豆腐和自己种的青菜招待他。他从山珍海味与豆腐青菜看出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两种不同“风气”,回到南洋后向侨胞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人家问他为什么,陈嘉庚说:“重庆国民政府是前线吃紧后边紧吃,延安毛泽东同志与官兵、百姓同甘共苦”。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嘉庚的预见和判断是多么的准确、正确。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看到共产党的领袖和红军将士官兵一起,协手并肩,不怕困苦,于是,斯诺预言断定:这是大有希望的“兴国之光”。由于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众志成城,正是靠的这种威力无比的政治优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直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新的环境,我们要传承、发扬光大党的这种政治优势,高扬艰苦奋斗的旗帜、高扬清风正气的旗帜、高扬“两个务必”的旗帜,全心身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