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党课材料(4)

材料素材2018-12-22三水老师

另一方面,一些复杂工作、敏感问题,办起来确实有难度,比如被称为新时期“天下第一难事”的征地拆迁。经济要发展,项目要上马,不拆迁不可能,但谁都知道这是烫手山芋,做好了是职责所系,有纰漏就可能被捅到媒体,还可能被问责。丢名声事小,丢“饭碗”事大。所以,一些干部就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明哲保身,嘴上不敢说“不做”,手上却消极不做。

政策不明、机制不畅,也是不少“事难办”的原因。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事,大多集中在一些政策尚待完善的领域,能不能办,该怎么办,很多时候,现行政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还有些事,涉及好几个管理部门,条块分割、权责交叉,群众不知道该找谁办,找谁能办得成,甚至连部门自己有时也不知道怎么办。办事人员无章可循、顾虑重重,只好尽量在态度上给点安慰。

当然,这些都不应成为理由。因为,群众的事再难办,也要办好;软钉子再难拔,也要拔掉。这是百姓对服务型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作风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端正思想,从根子上解决状态问题。要牢记宗旨意识,树立为民情怀,打消畏难情绪、改掉慵懒散拖,更不能因为升迁碰到“天花板”就不作为,因为“物质没享头,待遇少奔头”就让工作失了劲头。

同时,要调动干部“肯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建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差别大”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敢担当有作为、真正把群众的事当自己事办的人“有奔头”;通过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让他们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办理程序,从而知道如何依法依规“会办事”。

更重要的是,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职能要进一步明确,协作要进一步加强。有些工作,比如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等,需要建立完善的部门协作机制,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拔“软钉子”的过程,实质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如果能从思想的根源、工作的机制上找到突破、挖出病灶,变化的不仅是作风,也是政府的职能、效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