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模事迹材料教师(10)

材料素材2018-10-10李一老师

  劳模事迹材料教师范文三

1938年10月,张建中教授生于广东茂名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代目睹农民饥寒交迫的情景,常常刺痛着他,他至此立志学农,热爱家乡的水稻,凭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张建中教授投身于农业和水稻育种教学科研工作中,一辈子无怨无悔,献身于水稻事业。

1956年毕业工作后,他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理论和研究前沿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水稻教学和科研自行研究,在学校提供有限的条件下,艰苦奋斗,建立了杂优水稻研究室,为创建我校杂交水稻育种这一传统优势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0年代末,正逢我国超前完成“绿色革命――水稻矮化育种”,正掀起杂交水稻育种高潮的新形势,他及时了解水稻新品种选育的最新动态,重点学习了袁隆平院士有关杂交水稻方面的新理论和科研成果,迅速掌握了杂交水稻优良组合选育的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通过引入粳稻优良种质资源,于80年代初培育出杂交水稻良种“籼优直龙”,在广东省早稻区域和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晚熟种区试种,均获得第一名,被定为广东省大面积推广稻种,在水稻育种界产生较大影响。此后又育成优质、高产、抗稻瘟、易制种的杂交稻组合“竹优61”,有效地解决了水稻育种一大难题,该成果被评为1995年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并没有让张建中教授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在水稻育种领域仍求索不止,通过不断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争取用更广博的知识、更科学的理论、更有效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与研究中去。在年龄较大、外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坚持自学国内外有关新知识,同时参加了植物分子育种、外语及计算机等多种课程与技能的培训,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水平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2001年,他主持组织和整合了校内水稻育种的科研优势与力量,与中山大学合作完成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运用基因工程培养抗稻瘟病、枯病水稻新品种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同期,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博Ⅱ优15”,2000年获南方稻区参试品种产量第一名,并在2003年通过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博Ⅱ优15”在粤、桂、琼三省区的推广面积已近1000万亩,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建中教授长期从事水稻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教研工作。主讲过《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主编《杂交水稻理论与实践》专著,并成功地把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农业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且水稻育种更是艰苦乏味,出成果更是一个未知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个人的发展机会很多,有不少农科类人才耐受不了工作环境的艰苦而纷纷转行。张建中教授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他时刻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对事业的热爱和良好的情绪感染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他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克服艰辛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乐于奉献的精神,现在仍然坚守在农业管理和科研教育的第一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