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新”。理念之一:我眼里没有差生。xx说:“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一定要尊重他们。千万不能做‘树剥皮’的事,一旦被伤了自尊,孩子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就算不能成才,也一定要让学生成人。”曾经有一个女生,逃课打架,连续转了几个班,学校一度决定开除她。汪老师听说后主动提出:“给我1个月时间。”他耐心给这个女生做工作,并发现了她的书画才能。最终考上一所本科院校的她,专程回到母校,将一幅“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书法作品赠给汪老师。理念之二:老师就是一座“桥”。汪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通常我们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汪老师把自己比喻为“桥”,把身边的每个学生培养好,哪怕上不了好大学,也至少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朴素的愿望里,体现出一种自觉的传承意识。理念之三:语文是生活的基石。“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无所不能。”“语文没有界别。”这些精辟的观点都来自于xx的亲身体验。他提出“厨房里煮出来的词语”(大饭桶、一刀切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方法“活”。 xx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学生对他的课堂评价是“充满魅力”。他的“四部曲”教学法引人入胜。课堂预设、诵读理解、提问暗示、板书启发,这是xx课堂教学的“四步法”, 让xx四中的语文教师争相借鉴,受益匪浅。他说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基础、是前提,对学生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他的“三个一”教学方法新颖别致。为了让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能力,xx每天课前组织一场即兴演讲、诵读一段“三字经”或“弟子规”,加上每天一页练字帖,让学生受益匪浅。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诵读国学经典激发学生思想潜力和学习兴趣,练习字帖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他的“三不一要”教学手段受到追捧。这就是不批评、不拖堂、不布置作业、上课要始终握着笔。因此,他的语文课总是与众不同。讲读课文必须预习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问时不给唯一答案,学生可以向老师发问等等,他说让学生手里始终握着笔便于写批注、做记号。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在xx的语文课上都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学生们说:“上汪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
自身素质“全”。“为师当勤奋。”这是汪老师一直以来的自勉。 他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22年来,xx老师很少过星期天,房间一桌一椅一小灯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他为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除了钻研文学和现代汉语,他还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钻研哲学和历史,学习化学和地理知识。为了上好一节课,他翻阅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他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热点问题,他多次跑华中师范大学,还不惜花费高额长途话费向母校的专家求教。他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总希望自己是个各种知识的“杂家”从而成为语文教学的“专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知识渊博,博学多才,被xx四中的老师称为“活字典”。他是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他把语文和数学、生物、医学等有机结合,扩宽学生知识视野。他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烟标、扑克、酒瓶、请柬都成为他开展语文教学的载体和资源。他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上课不要抓的太多,不要准备给学生讲多少,而是要准备让学生接受多少。他主持的“开心国学”讲座已经举办6期,他倡导的“走进宋唐”语文兴趣小组吸引学生1200多人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xx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2010年,他针对山区学校“双差生”的特点,向校长建议创办“希望教育班”,由他来担任班主任,立志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才。他的人格尊严,他的责任意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