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保国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材料素材2018-08-24李天扬老师

“他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山区农民过苦日子,他想用自己学到的这点知识,为山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郭素萍说,要干事、干成事是李保国教授一生最大的动力。

郭素萍说,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忙工作。4月9日,他在石家庄连续参加了多场会议。直到当天傍晚,李保国教授才又一次迎着朦胧的夜色踏上归途……

“土”出了名的教授

不但是为扶贫事业奔波出了名,李保国的“土”也是出了名的。

第一次见李保国,平山葫芦峪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都懵了。刘海涛回忆说,当时邀请李保国教授来指导工作,结果车上走下两个人,一看全都土了吧唧的,“我当时想到底哪个才是教授呢?”

感到惊讶的不止刘海涛一个,太行山区许多百姓都曾调侃,“他比我们农民还像农民”。“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皱巴巴的裤腿沾满泥土。”曾是媒体描绘李保国教授的一个标准画像。

对于自己的“土”,李保国教授曾有另一番解读:“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你的?”

今年春节前本网在邢台采访时,曾亲身体验了李保国教授的“土”话教学。他说,“‘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一概不要。现在不舍得剪,以后就会长成大锅盖,影响采光……”李保国用他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当地农民们频频点头。

“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是李保国帮助山区群众脱贫的一大心得。不光“土”,在山区百姓眼里,李保国教授还是个“杠头”。

刚到内丘县岗底村发展苹果产业的时候,李保国曾指导乡亲们对果树进行修剪,不过对于这种做法,村民们都不理解。村民王群书说,“以前种树都是自然成长,不修剪、不疏果。论筐卖一筐值不了几个钱,也就十块八块的。李老师来了以后让我们疏果,我们不疏果他就盯着我们。我们正愁花、愁果呢!他说你自己忙不过来,你雇人也得给我疏果。”

“李保国脾气比较硬,常说‘必须听我的’‘我的技术必须落到实处’,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其实‘杠头’没什么不好,‘杠头’是为了让技术落到实处,最后产生效益,结果就是带动了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多年来,李保国教授共开展培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经他培训的许多果农,如今都成了四里八村的技术把式。对此,他曾自豪地说,“这辈子最过瘾的就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