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乡亲们,乡亲们更爱他。
一次,李保国驱车下山行至内丘县摩天岭村遇上交通大堵塞,进退不得。他下车察看,被村民认了出来。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学术会议,人群中有人喊:“快把我家院墙推了,让李老师的车过去!”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路边一堵土坯墙围成的农家院扒开一个3米多宽的缺口……
那天的场景,李保国至今难以忘怀。
“常年奔走在山里,和果农们熟了,特有感情。”李保国说,乡亲们做了好吃的,都会把他往家里拽。逢年过节,一天得吃五六家的饭。李保国每次都是一边坐在炕头吃饭,一边给乡亲讲农业技术。他的手机电话簿里有900多个号码,农民朋友占了1/3。
多年“泡”在太行山里,在乡亲们的口中,李保国变成了致富的代名词。很多人打电话找李保国,让他去规划他们的山村,指导自己的果园,他总是欣然应允。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林业专家,已成为山区群众离不开的“李老师”。
家在保定,聚少离多,李保国难得回一次家。
前不久,李保国风尘仆仆回到家中,一把抱起孙子,在小脸上亲了又亲。刚刚学会说话的孙子问:“你是爷爷吗?”望着孙子的小脸蛋,李保国眼里盈满泪水。李保国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家。没有老伴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什么也干不成。”
当年,李保国与深山结缘时,孩子才4岁。那时候,从邢台山区回保定看望孩子和老人,至少要赶3小时的汽车和7小时的火车。为了便于工作,他只好把丈母娘和儿子也接到山里,一家4口就住在一间屋子里。李保国和妻子早出晚归,孩子由老人照顾。“我们当年研究的课题叫小流域立体开发,所以村民都管我孩子叫‘小流域’。”李保国指着桌上玻璃板下的旧照片说,儿子在山里呆久了,一口乡下话,成了地道的“山里娃”。说起家人,李保国的脸上显出一份歉疚:“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等退休了,我会把对家人的亏欠都补回来,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常年给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每年至少也得有几百万元的收入吧?”这样的问题李保国也会常常遇到。
事实上,他既不拿工资,也没有股份,有时还倒贴科研经费。他常说,“不为钱来,农民才信你;不为利往,乡亲们才听你。”“要说我的收获,那可大得很呢!科研成果出来了,荒山绿了,农民富了……”
在太行山区,李保国的故事口耳相传,走进了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村民们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竖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成果展”上,一共5个部分的展板,4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乡亲们口中,说起他的名字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