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多篇(2)

材料素材2018-08-21李一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保国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从草都长不好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并获得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

“技术把式”,让山沟沟里的农民有了“摇钱树”

“有女不嫁岗底郎,光着脊梁睡土炕。”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山秃、人穷、观念旧,当年村里的全部家当就是8000亩荒山,人均年收入只有50元,是出了名的穷村。

1996年,一场大山洪来袭,村里仅有的250多亩耕地被冲毁。李保国随河北农业大学科技救灾团来到这里。看着时任村支书的杨双牛难过的样子,李保国在一个烟盒上写了个电话号码,悄悄递给杨双牛:“别灰心,不是还有几十亩果园吗?我来帮你们!”

就在杨双牛半信半疑之时,李保国已经带着同在河北农业大学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岗底村住了下来。白天,翻山越岭考察;晚上,分析数据。李保国很快为村里做出了3项致富规划:人均2亩苹果,平均收入2万元;人均5亩板栗,平均收入5000元;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

蓝图易绘,实施却难。按照经验,李保国要求村民们对果树进行修剪。然而,看着大把被剪下来的树枝,村民们个个都心疼。接下来,李保国又要求疏花疏果。看着满地落下的小苹果,许多村民不干了:“这果子没长大就给扔了,怎么丰产?”李保国顶着压力,又开始推广苹果套袋技术。“苹果不见光还能长大?”村民们一脸不解。无奈,李保国拿出自己仅有的5万多元科研经费买来纸袋,手把手教村民套袋。

可到了秋收时节,村民们服了:没套袋的苹果卖不上价钱,经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的苹果又大又红,五六两的每个卖10元,8两以上的每个卖50元,最高的卖到了100元一个!如今,“富岗苹果”作为中国驰名商标,连锁基地已遍及太行山区369个村,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超过1亿公斤,7万多名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30多年来,李保国示范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太行山上,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从此甩掉了“穷帽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