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写好学生评语

班主任评语2018-12-03三水老师

  先来看评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在九十年代之前称之为操行评定。所谓操行,应解释为操守和德行,强调的是德,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道德进行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此概念解释为对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但仍强调外在的表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评语已演变为素质评定(当然我们习惯叫评语),开始关注着为人而存在的所有方面,关注人的差异,关注人的发展。在江苏08高考录取方案中已明确把 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照指标,它包括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因此,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评语时代要求及其自身特性做一次再认识,以让评语真正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发挥它真正的教育功能。那么它的特性又有哪些呢?

  首先从功能上来看。第一,评语具有诊断功能。通过评价与评定,鉴别出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优劣程度,行为表现的好与差、正确与错误,为教师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也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提供依据。第二,它具有导向性功能。学校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照各项法规和规定,依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评定,就等于告诉学生要朝着这些要求规定以及自我能够达到的方面努力。第三,它具有强化功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评定,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激发起行为动机,进而强化良好的品质,抑制不良的品质,起到扬善抑恶的作用。得到肯定评价时,学生就可能引起愉悦的感受。反之,则引起内疚,羞耻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使符合规范的行为表现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促使不良行为得到纠正。

  其次,从内容上看,它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或者说它是动态评价,而不是静态评价。第一,教师评语是对该学生在一学期诸多方面的阶段评价,在这一学期中该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特点,而由于学生的可塑性,他会在教师的教育下、在自我的调整下形成诸多变化,所以不能是终结评价。其次,终结评价具有结论和成果性质,而形成性评价,正是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强化等功能,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手段,导引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再次,从语体上看,它应该是一次师生对话,而不是教师冷峻的告诫。为什么是对话?我们知道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评语最终要形成教育功能,须由主体自主去实现,而非教师强制所能达到。因此平等的对话,谆谆的导引,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形成共鸣,进而转化为教育力量。反之,形成情绪的对抗,只会使评语成为摆设、空文,甚至会对班主任今后的工作产生障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