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通览全卷,做到“胸中有丘壑”。认真审慎地快速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卷上出现的题型、作文题目,免得因为不看后面内容而导致的无谓的心慌。抱着“看到新题不可怕,所有人都和我一样”的心态,静心答题。
第二,由先而后,依次答题。中考试卷的正常模式,一般先基础,再阅读,后写作,顺序本来就是由易而难。所以,自上而下,逐一答题是正常做法。跳着做,选着做,容易做成漏做或忘做。
第三,先易后难,暂放弃。如遇到确实一时想不起来的题目,一定要学会——暂时的放弃。等到其他题目都做好了,可重点突破。但不宜用时过多,以免影响作文的发挥。
第四,选项全部看,避免看错题。比如,可能把“选出错误的一项”,看成是“选出正确的一项”。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的是“选出正确的一项”。要避免这样的低级失分,那就是,无论多简单的选择题,你都要看完所有的选项。
第五,锁定答题区域,圈点答题信息。中考试卷和答题卡都是分开的,在试卷上做的任何记号都与答题卡没有关系,像平时做题一样圈点相关词语、句子、题干,就为提炼答题信息,组织答案提供了方便。
第六,用好用足文本,尽量用文中、材料中现成的词语答题。无论是阅读理解,材料分析,还是口语交际题,除技巧性的答题步骤外,表达情感的,表述观点的、见解的题目,答题时有时会觉得自己的语言不能准确表达,这时不妨用文中现成的词语来作答。因为,任何一个老师出卷时,他都不可能自己编一个只有他一个人才想得到的答案,他的答案要想经得起推敲,有大部分人想得到,而只有文中、材料中现成的词语、观点才会让人容易想到。关键是要找准、找全!往往,文中总结性的议论抒情句,富含哲理的句子,交代写作意图,点明主旨的句子,答题时使用的频率最高。而材料分析题、口语交际题,有时答案就在题目里面,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第七,注意读准问题,坚持“问什么”就“答什么”的原则。比如,“标题的含义”与“标题的作用”就是不同的题目。“含义”,分字面意和深层意;而“作用”则要从线索、结构、内容、主题、情感、手法、哲理等角度答题。 再如,议论文阅读常会出现“举例谈谈对文章观点的认识”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观点的理解”。这两种题目答题角度同中有异,区别就在前面的“举例”和“结合生活实际”上。“举例”必须是典型的、人所共知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到时间、地点、简单事情上。两种题目的共同点是,无论哪种例子,结论最好回到文中,和文中表达的正面的观点保持一致。
只有读准题目要求,才能准确把握答题方向,一语中的,避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