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创新的角度 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中解读教育的深度--《校长思想说》专访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校长罗丞)
编者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各中小学校长围绕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和实践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为此,市教委《重庆教育》双微平台联合华龙网推出《重庆中小学校长谈教育》系列报道,走进中小学,与校长面对面,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谈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思考,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努力,以期与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的战略性
【校长观点:谁理解核心素养更到位,谁培养核心素养更落实,谁培养核心素养更有成效,谁就占据了改革的先机和制高点。】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你如何来理解核心素养,它对于重庆十八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而言,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罗丞: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我想说几个关键词:紧迫性、发展性、战略性。
核心素养对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而言,也具有多样的战略意义。一是核心素养的落地能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事实上,重庆18中的课程建设一直是围绕“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下进行。二是对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改革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了也反过来促使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三是学校把握转型升级,占据发展制高点,提升办学品质的大好契机。谁理解核心素养更到位,谁培养核心素养更落实,谁培养核心素养更有成效,谁就占据了改革的先机和制高点。
关键词:树本砺新
【校长观点:“树本砺新”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真,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和我们现实条件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甚至是高度契合的。】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在核心素养提出之前,学校提出了“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你认为这与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罗丞:我们学校的核心理念是“树本砺新”。“树本”表达了学校借绿色生态之雅境,寄树人育才之衷情,亦表达了学校执著探寻教育规律、努力成就教育伟业的美好意愿。
砺新,意为不畏艰难,勤加磨砺,不断进步,不断创生。砺新是进取的状态和心态,也是60多年来学校发展历程的写照。既彰显了学校持之以恒的坚定态度,也表达了学校日有所进的不懈追求。
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结合点上,我们信守“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回归教育的本真,不断改革创新,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这和我们现实条件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甚至是高度契合的。
关键词:“四C”课程体系
【校长观点: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四C”课程体系,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重塑生命至上的“人”的价值观,从而让生命绽放。】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在明确了育人目标后,重庆十八中构建了怎样的课程体系?
罗丞: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四C课程”体系建设,以“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为基点,全面丰富课程内容。
我们首先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整合,通过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形成了“树本课程”。目前已有“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和“英美文化背景下的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两门市级课程基地。
尤其是应对新高考提出的“全科覆盖”“分类考查”的改革方向,学校围绕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和人生价值4个序列,有序开发了8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即“砺新课程”。
此外,学校还开设有动漫社、汉服社等41个社团,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海纳课程”。依托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智慧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3D打印室、学生创客中心,形成了“百川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每到选修课开课前,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抢”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一门门精品课程就好像是备受欢迎的自助“菜单”。目前,学校已成功申报四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几何画板与数学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律与生活》、《美丽山城的创意表现》。其中《法律与生活》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