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施论文

职业规划2018-11-28李天扬老师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必要性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2004年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的网络调查,结果中有一项表明:仅有17.5%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了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和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两个因素。目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也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状况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有 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相比2004年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看,大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和使用上已有彻底性的改观和提高。虽然使用人数有所提高,但是在确定了职业定位的大学生中又存在自我评价偏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准确,知识量不足及知识结构单一化,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把握上又具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仍不容乐观。

  1.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2.1社会的竞争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将有61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约710万人需要就业。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社会中供职岗位僧多粥少现象越加明显。刚入社会的大学生,在经验、能力上还远不足以达到社会的认可水平,在就业上的竞争压力上就更大。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早的树立职业目标,并向其方向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加知识储备,使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脱颖而出。

  1.2.2 单位的选择性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抛开了政策的绝对领导性,市场的作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发生了剧烈的竞争关系。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存活下去,就势必需要根据外界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组织调整,业务重组。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出现了就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低端水平职工的淘汰。职业生涯规划才可以避免在被企业选择时所面临的被动和无助的局面。

  1.2.3 人员的流动性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想的冲击打破了人们陈旧的固定式的就业观念,加之工作机会、岗位的增多以及国家在户籍政策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到现在,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流动就已经十分频繁了,而对于刚进入社会大学生来说,由于环境、自我因素的影响在流动性上更加频繁。一方面这种流动提供了自我调整的机会。但另一方面,这中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也说明了大学生对于自我职业目标的不明确性。职业生涯规划则可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并客观的、理性的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从而使大学生自觉的转变错误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