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生涯规划缺失导致职场“通病”

职业规划2018-11-28王新老师

  不愿意干打杂儿的活儿、自以为是、离职不提前打招呼……这几乎成为不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的通病,至于不少用人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将求职者的人品作为选择条件,能力要求反而退居次席。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沃建中教授却认为,这些职场新人的行为并不是人品问题,而是就业准备不充分,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领域、适合的职业。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真正的生涯规划。

  沃建中教授曾经对报考自己研究生的大学本科生进行过现场调查。他问:如果今年没有考上,明年继续报考的请举手。现场大约有一半的学生举手。沃建中接着问:如果明年还没有考上,后年继续报考的请举手。现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举手。他继续问:如果两年都没有考上,还继续报考的请举手。此时,现场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沃建中对最后仍然举手的学生说:你们有可能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研究生,因为你们的坚持至少说明有了既定的目标。

  沃建中教授告诉记者,大学生毕业之前,面临着就业、考研、出国留学的选择。但是,单就考研而言,很多考生回答不出自己为什么考研。在报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学生中,很多金融、会计、经济等专业的学生。他们选择心理学专业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不喜欢本科所学的专业。其中,也有将考研当作留在大城市生活的跳板。事实上,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明白自己一辈子要做什么事情。

  其实,国内大学基本都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发展课程,组织企业宣讲活动。但是,大学内的职业规划大多停留在职业介绍、岗位状况、薪资情况以及个人包装等方面,并没有根据大学生个体提供科学的发展规划。沃建中教授认为,大学生当前就业的关注点在企业规模、福利待遇、离家远近等外环境,而忽视所从事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一辈子去做的内环境。目前,90%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其专业选择也是模糊不清的。

  如今,不少用人企业放弃网络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这些求职者的简历几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乎什么工作都能做,难以反映其特点、特长。实际上,大学生求职简历趋同化也是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一个具体体现。沃建中教授表示,脑科学、遗传学研究都证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同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又存在差异。生涯规划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科学的测试发现每个人的潜能优势,明确未来大致的专业方向、职业方向。之后,在明确核心目标即一辈子适合从事的事业后,确定个人的人生发展步骤。同时,针对每个人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