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车制度盘点:德国公务用车搭载外人需缴费
公车制度是方便国家公职人员办公、提升工作效率的一项普遍制度,因此各国都面临着公车管理科学化的问题。一些国家严格控制购车开支与使用、加强对公车监管与引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严控开支
为了降低政府公共开支,一些国家通过严控公车数量或缩小配车范围,控制购车成本与公共开支。
在英国,运输部下辖的政府车辆和快递局,负责为政府高官提供境内交通服务,为各部门提供递送文件服务。该局为首相和内阁部长提供专车和司机,能享受专车待遇的加起来一共二十几个人。副部级官员如有需要,也可以享受部级车辆服务,但应支付费用,相当于向该局租车。使用专车和传递文件需求的部门,每年都要向政府车辆和快递局支付相应费用。
在日本,政府部门内部用车主要分为专用车和共用车。公务车数量主要根据需配专车的领导人数和机关公务活动的频繁度等情况决定。例如,负责日本公务车使用管理的总务省共2000多名工作人员,拥有52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领导专车,另外28辆是共用车,比例相差不大。专车供正局级以上领导专门使用,原则上只能在领导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可用其办理私事。大臣和副大臣可以由专车接送上下班,而局长一般情况下只接送到车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严管使用
除了控制公车数量外,一些国家还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严格规范公车的使用范围,避免公车私用。
在德国,为联邦总理、部长、国务秘书配备的专车可以私用并搭载非本单位人员,但需按规定缴纳一定费用。针对一般公务用车的使用规定,若非公务需要,工作人员上下班不得使用公车接送;非本单位者无特殊理由者不许搭乘,如确实需要,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搭乘者还须签署免责声明。德国政府为每辆公车配备了行驶记录簿,用于记录每次出行的详细信息。管理部门会定期检查记录簿,并将其保留6年。一旦发现违规,将依违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新加坡,公车使用同样需要申请登记,说明用途。因此公务员不会随意提出不合理使用要求。新加坡极为严格的反腐制度,成为限制公车私用的重要外部因素。新加坡近年来就出现过高级公务员因贪小便宜、虚报礼宾开支而砸了饭碗进监牢的案例。因为高级公务员工资水平较高,这么做实在得不偿失。因此,部长们宁可开私家车,也不愿因小额支出而招致公私不分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