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体、力度最大的公车改革

政策改革2018-11-28王华老师

畅谈20年来最具体、力度最大的公车改革

  从1993年的东莞市沙田镇率先尝试取消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算起,至今逾二十年。公车改革先后在全国多地试点,但始终未曾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车改试点级别低、标准不同、遭遇阻力大、易倒退等问题,使公车改革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持续的车轮上的腐败饱受公众诟病。

  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系列规定均对公车管理作出了明确要求,成为本轮公车改革的前奏。

  本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率先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车改。公车改革大幕全面拉开。

  被视为20年来最具体的本次车改,规定的范围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但上述文件也给予了地方上一定的操作弹性,提出如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这场车改战役是否能够最终取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处在风暴中心的公务员又应怎样正视这次改革?为此,《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教授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与大势相吻合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这次车改跟过去二十年的车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这次公车改革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果?

  竹立家:首先,本轮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改革氛围比较好。不仅契合了反腐的高压态势,同时与国家改革的大势吻合。其二,方案操作性较强、具体化程度较高。再次,改革本着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的原则,方向正确,在执行方面阻力相对较小。第四,尺度适度,给予了地方改革空间,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上浮,这对于推动改革实施非常有好处。

  叶青:这次是改革力度(历次公车改革中)最大的,从过去公车改革由下至上的方式发展为由上至下,从而增加车改力度。我对这次车改方案比较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明确,地方可以根据中央的标准上浮30%~50%。将中央车改和地方车改统筹起来,并考虑到地方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客观需要。因此,我认为这是比较彻底的改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