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浅谈

政策改革2018-11-28李天扬老师

  公车改革浅谈

公车改革,必须先改起来再说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具体方式上,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自从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出台以来,公车改革一改就改了整整二十年,在这期间虽有一些试点尝试,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公车改革仍旧是越来越多,而公车的费用也在不断增长,据财政部2016年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千亿元。

  公车消费数量的增长固然与公务员队伍的长大有直接联系,但归根结底,仍旧是政府部门对公车改革这场自我革命下不了手,既是改革者又是被改革者,在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中,公车改革真的是步履维艰。

  众所周知,公车改革不外乎两种理念,一者是对公务车辆进行集中管理,再者就是通过货币化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此次中央下发的规定当中,就属于后者,即通过交通补贴的方式来推进公车改革。从舆论呈现来看,公众对此次公车改革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肯定,但是也还是有很多隐忧。比如尽管发改委已经回应称车补非官员福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否从根本上杜绝福利化倾向?会不会变相地成了私车公用?亦或是边使用公车边拿补贴?

  就目前的补贴模式来看,仍旧是根据级别制定标准,这在之前公车改革的实践来看也有争议。因为通常情况下交通补贴,都应该是事后审核、报备、报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账目细节公开,但一刀切地根据级别来进行车补,即便回应称这不是官员福利,但会不会在实际上异化成了官员的福利呢?

  所以,当前出台的公车改革相关规定并不完善,还有许多内容尚需细化,尤其是在交通补贴核发方面,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将补贴异化为福利的倾向。当然了,交通补贴发放之后,如何保证普通公务出行的社会化提供,也必须要解决,毕竟公车改革不能够影响行政效率。

  此次公车改革的相关规定与之前相比,确实有很多的亮点,不仅公布出了路线图,也细化了相关的规定。然而根据之前的车改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也有可能被异化,甚至是在实践中落空,再具体的政策也会有舆论的隐忧,但是,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搞顶层的制度设计,真的还不如先动起来再说,因为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付诸实践而拖下去,不仅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也违背了改革的内在逻辑规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