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有哪些谜团?

政策改革2018-11-28王华老师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有哪些谜团?

  养老金并轨问题真是一波三折。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施行,不仅没有让该问题明晰化,反而使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条例》最受关注的一条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放心保),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天前,媒体还在盛赞这是迈出关键一步,将带来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题,一天后,人社部就出面澄清说,这只是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的原则性规定,具体改革还需另行研究确定,并且提醒,社会上已出现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要求做好解释工作,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稳定。

  的确,养老金并轨事关3135万事业编制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这些人员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社会保险,也关系他们的工资薪酬待遇问题,牵涉不可谓不巨大。换位思考一下,事业单位人员的主要担心会是,事业单位养老金的筹资机制、国家财政负责程度和管理机制等等目前都还没有理顺,形成明确的方案,在公众的呼声之中,并轨很可能直接意味着待遇降低。为了避免给事业单位人员带来太大的冲击,并轨的确也应该谨慎考量。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艰巨性从过去的经历中可见一斑。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陕西、浙江、广东、上海、重庆五省市先期试点。然而根据去年媒体的跟踪报道,除广东之外,其他省市最多只是做了些调查,而没有实质性的制度变化。其实改革迟缓的原因也可想而知: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改革后待遇下降,同时,他们过去与公务员一样,养老主要由财政负担,而且待遇还比公务员差一点,但现在却被选择为改革首先开刀的对象,也肯定会有强烈的不公感。

  在社会上,双轨制已经引发众议汹汹。许多人对双轨制最大的愤怒是所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却能领取退休金。这听起来仿佛是占了企业职工的便宜,其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二者分属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筹资机制。他们的退休金是采取缴纳养老保险筹资的方式,还是由财政直接负责,其实差别并不大,因为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是政府发的,也就是说来源于财政,那么即使他们缴纳养老保险费了,这笔钱最终也必然是要来源于财政,除非借此直接降低他们的薪酬和退休金待遇。

  其实双轨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轨道不同,对公共和私人部门采取不同的退休金机制,在国外也是存在的。双轨制最大的问题是待遇差。并轨其实并不难,也完全有可能轨并起来了,就是筹资形式变得相同或类似了,但待遇差没有丝毫改变。比如被称为半吊子改革的广东省的做法:在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也需按月缴纳养老保险,但是他们退休后的待遇不变,因为其退休金只有一部分来自社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