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工的误区

员工管理2018-10-16李天扬老师

管理者的误区之一:依赖紧箍咒

  一些问题员工的主管喜欢把自己当唐僧,希望手中也能有个紧箍咒,时不时念一念,让那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俯首贴耳。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这么简单。由于问题员工本身能力高于常人,因此在他们眼里,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能够挡风遮雨的屋檐,而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种前提下,强行念紧箍咒的结果往往就是两败俱伤:核心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频频跳槽,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受阻。

  笔者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企业,其负责外贸的李经理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员工,能力与个性一样突出。公司的刘总就是看中他的突出能力,才力邀其加入企业。刘总在工作中采取了很多紧箍咒式的做法,例如,在李经理的身边安插一个直接向刘总汇报的下属。但由于该下属的一些比较片面的报告,使得双方积累了较深的矛盾。同时,为了能够控制局面,刘总在李经理应有的管理权限上设置种种限制,结果使得李经理感觉到开展工作困难重重,渐渐地也就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业绩自然难以达到目标要求。最后被逼无奈,李经理跳槽到另一家竞争对手企业。

管理者的误区之二:放任自流

  还有一些主管的做法与上一做法恰恰相反,他们对问题员工基本上放任自流,坚持结果控制的原则。美其名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而很多时候等结果出来时,企业的损失已经造成,企业只好挥泪斩马谡,但是损失却难以弥补。

  以某公司为例,为了激励那些业绩比较突出的业务人员再创佳绩,公司给销售人员的考核激励就是销售额提成(也称为销售大包),至于该员工如何开拓市场,如何管理客户等问题,公司从不过问。在初期,由于销售政策的激励作用大,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业务的扩大。但是几年后,弊端逐步显现。公司前端的销售信息以及客户,基本由几位核心销售人员掌握,他们挟客户与公司谈判,并且私自开公司,公然违反公司整体营销政策。最后不得已,公司不得不忍痛割爱,解雇了几个虽然业绩好但屡次违反公司规定的核心销售人员,白白流失了很多老客户,使得公司的业绩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诸多教训使得企业在面对问题员工时头痛不已。事实上,只要抓住有效激励问题员工的关键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问题员工不再成为问题,是可能的。这里为您支三招。

  招数一:摸清底数,对症下药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有疑惑,我们各种激励方式都试过了,但就是收不到效果。事实上,对问题员工需求判断的错位是激励难以奏效的首要原因。据美国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问题员工激励要素排序中,管理者的判断与问题员工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管理者通常把薪酬福利待遇、工作安全感、提升和发展等要素视为关键激励要素,而问题员工自己关注的关键激励要素则是工作参与感、客观评价工作表现、灵活的纪律约束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