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员工吞噬利润

员工管理2018-10-15王新老师

下面是高教网毕业生人力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10员工,吞噬利润》文章,仅供参考。

《劳动合同法》关于10年以上工龄员工的劳动合同的规定,让很多企业如临大敌,噤若寒蝉。

2007年年底,几桩著名的新法规避事件,更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该如何对待10年员工的问题上。事实上,这并非仅仅关系到已经有10年工龄的员工,甚至如何对待已经在企业工作了七八年被称为老员工的雇员们,都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去年还被称为企业财富的老员工?

是想办法逃避非固定期限合同造成的成本?还是重新审视该如何发挥老员工们的价值?甚至如何让他们增值?

当《中外管理》开始策划这个选题时,几个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堪称榜样、姿态开放的本土企业立刻成为锁定的目标,大家兴趣盎然,踌躇满志。但出乎预料的是:它们,甚至数家曾当选最佳雇主的本土企业,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采访要求。

我们的员工天天加班,还没加班费,你们就别来采访了。有的企业骤然变得谦虚。我们企业还不到10年呢……有的企业立刻开始装嫩,可是其网站上面赫然写着:成立于1985年。

此刻,我们切身感到:凛凛寒气不仅笼罩在华南受阻民工身上,也笼罩在全国企业的内心深处。

与民工一样,它们万分焦虑,它们缺乏自信。与之不一样,它们宁愿沉默。因为,也许,它们不仅路径受阻,更迷失了方向……彷徨的人,是不呐喊的。

最终,有两家企业,一家跨国,一家本土,成为了我们本期报道的主角。

选择宜家,是因为尽管今年只是他们进入中国第10个年头,但最初加入的老员工仍有50%在位。面对这些流动性很大的、可替代性很强的职位,宜家为什么宁愿用高成本留住一个低职位的人?

选择百龙,是因为它坦承在人才去留问题上曾走过弯路。失败的关键是错误的人才观:没有重视老员工的价值。老板孙寅贵说。那么如今,它们是怎样对待10年员工的?

采访中我们发现,两家毫不相干的企业,在文化上却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那就是,它们对所有的员工都强调: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无法替代的!

也许这就是员工之所以不是成本,而是资本的原因。

也许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不但不会贬值,反而会增值的根本所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