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5%。我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未来的养老形势十分严峻。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
调查显示,81.3%的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61.2%的人担心退休后养老金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新农保三种类型。
2013年2月,社科院发布的《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17%的人认为养老金能够完全满足生活需要,39.1%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其中,参加新农保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感受最强烈,占78.9%;其次是城镇居民,占5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中,有53.8%的人认为“完全能满足需要”。
商业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2015年5月,中国保监会人身险部副主任王治表示,保监会将积极争取出台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文件。
本报调查中,21.9%的受访者表示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35.2%的受访者打算购买,30.5%的受访者正在犹豫,仅12.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购买。
65岁的村民闫大爷听从熟人建议,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养老保险,今年就可以按月领取了。“一年交3800多元,10年将近4万元,65岁开始,每月可以领取400多元。”赵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到农村推销养老保险的人很多,有让交两三万元的,也有让交十几万元的,农村老人买养老险的意愿也很高。
赵大爷听说过国家的新农保,但分不清它和各种商业保险有什么关系。“反正是熟人介绍的,应该不会被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国家的社保制度是政府主导的,即使遇到通货膨胀等风险,政府也会兜底。国家会考虑二三十年以后的物价水平、生活消费指数来发放养老金,有一个动态的调整机制。个人通过储蓄、投资等方式养老,都可以作为未来养老保障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