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截至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据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2%左右。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来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省级每年安排1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和5000多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养老设施建设,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049家,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55个、老年文体场馆7624个、老年健身站点4.88万个、志愿助老服务站4647个、助老服务基地2538个、家庭互助养老点6500多个。随着养老服务业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养老消费市场也逐步升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快速提高,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十五次常委会上,省政协常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泰安市委主委徐恩虎指出,山东养老服务业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存在“上面热、基层冷,行外热、行内冷,社会热、参与冷”等现象。二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投资养老产业成本高,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社会投资热情不高。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只占市场主体的68.8%,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三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山东机构养老约需床位76万张,现有床位38.4万张,缺口37.6万张。全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仅覆盖48%的城市社区,农村幸福院仅覆盖47%的农村社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仅有540家,且多数只能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全省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镇8个百分点,但农村养老机构仅占4.2%,养老服务严重滞后。四是养老人才支撑不足。养老行业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护理人才严重不足。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应有之义。
为此,徐恩虎建议,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山东自然、地理、经济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弘扬齐鲁孝文化为主题,以“发展机构和居家相融合的社区养老、医疗和养生养护相融合的健康养老、数据和服务相融合的智慧养老、基本养老和产业养老相融合的幸福养老”为内涵支撑,明确品牌创建目标、思路和实施路径,整合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力度,为省内外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优越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