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还是养医?
25日,江苏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启动,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陈亦江透露,江苏将建6大以中医为特色的省级医养结合养老院,让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看病。今后,中医药文化及服务将延伸到养老院里。(10月26日《现代快报》)
早晨可以打太极拳,上午上中医文化治病科普课,到了晚上还可以泡泡脚,这种中医与养老结合的画面,确实很美好、很养眼。问题是,建医养结合式养老院,钱从何来?是政府投入,还是民间融资?这种养老院是公益性质,还是民办私营?再者,谁有资格入驻这种养老院?是专门接纳离退休官员,还是面对所有老年人群体?
不可否认,能够提供中医、养老等一站式服务,这样的养老院绝对是高大上,当属豪华型之列。这种养老院,如果是公办,只能供少数离退休官员独享;如果是民办,高大上的收费标准,普通老人如何承受得起?而现实情况却是,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一个最大的中国特色就是整个社会都处于未富先老的境地,尤其是老人的经济状况,更是普遍处于未富先老的尴尬。一面是大多数的普通老人,徘徊在为数不足的公立养老机构门前,一面却是少数特权老人,在公立养老机构享受低费服务、甚至是免费服务,折射出了公共养老资源分配的错位和不公。
再看中医现状。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这是专家对中医的形象概括。中医问诊手法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和传统中药饮片等,与西医相比,普遍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曾让中医及中药美名远扬。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及中医院,面临收治病人就赔钱的尴尬局面。中医没钱途,不能自养其身,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如此语境下,将中医引入养老院,究竟是为了养老,还是养中医,其初衷令人质疑。
可见,建医养结合式养老院,将众多的老年群体拒之门外,显然偏离了养老事业普惠大众的服务宗旨,不可取。地方政府应正视和化解养老困局,从维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出发,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扶持、引导公立养老机构关注民生,关注真实需求,面向绝大多数普通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房间一张床式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推进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至于发展中医,需要有货真价实的政策支持,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医院三方共同努力;靠养老院和入院老人,是养不起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