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中国式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以实际举措加快推进老龄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经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和广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洽商并报请商务部批准,10月911日期间,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暨2015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
积极投身养老产业,是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的重要表现。中国保利集团党委常委、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说,养老是一个让人轻松不起来的话题,目前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老龄化的步伐,而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长久之计,国务院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也做出了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我们看到了国家解决养老产业发展的决心和面对老龄化社会到来所做的努力。
对此,保利集团通过打造养老产业链,对发展中国式养老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基础薄弱,长期面临养老与保障的双重压力
按联合国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4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6%。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2020年突破2.43亿,2025年将达到3亿。
我国养老形势严峻有三大表现。一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元时,自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如美国1950年60岁以上人口占12.5%,人均GDP为10645美元;日本1970年60岁以上人口占10.6%,人均GDP为11579美元;而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0.1%,人均GDP仅为3976美元。
二是未备先老。我国的社会体系,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
三是抚养比高。到老龄化高峰期,我国的老年人抚养比将达到78%,相当于三个劳动力养两个老年人。
同时,老龄人口地域、城乡分布不均衡。我国老龄化呈由东向西梯次分布特征,最早进入老龄化的上海和最迟进入老龄化的宁夏时间差达33年。
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增加家庭团聚机会,破解常回家看看的困境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之快,让政策与制度准备明显不足,未富先老带来很多养老困境。养老保险如何转型升级?金融环境如何鼎力支持养老事业?养老金如何补足缺口?养老观念怎么与时俱进?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