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幸福感,是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富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丽华对当下农村老人生活状态的描述。
她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巢’家庭数量急剧增加,老人们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徒增,有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她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说,目前,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
农工党云南省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大陆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截止去年年底,云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560万,其中乡村有约420万人。专家指出,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结构预计将一直延续到2040年。老有所养在农村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农村社保水平低
每次去征收新农保费,村社干部方良(化名)都有些不安。
2016年,国家出台了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这一政策最大的亮点就是农民投入少了,养老保险的待遇提高了。然而在征收这一费用时,基层干部却遇到了许多尴尬。
新农保是自愿参保,无论我们怎么宣传政策,有的群众就不参保,我们当地多数农民常年在外务工,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根本无法收缴到他们的保费。村社干部方良说。
即使这样,上级部门每年都规定参保缴费率,下达新农保的参保和缴费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村社干部们经常垫钱为农民缴纳保费,少时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大多数收不回来。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崔瑛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
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保费最低每月两元的投保档次,每月仅能领取不到十元的养老金。崔瑛说,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是杯水车薪,即便是选择最高档的2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真正养老保障的作用。
邵丽华认为这是因社会养老政策不完善造成的养而不乐现象。尽管新政策有很大改观,但农民的社保待遇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当地的经济状况。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新农保实施就有困难。邵丽华说。
农工党云南省委的专家们在调研中发现,新农保试点以来,国家基础养老金一直未调,云南省的补助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民缴费档次不高、积累少,总体保障水平偏低;由于尚未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衔接,老人与子女捆绑参保,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新农保较难实现全覆盖,失保、重保、断保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