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转高效、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我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别是面对“三期叠加”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先后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013年,中央提出“区间调控”的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进一步提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过去一年多,先后实行向小微企业等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营改增”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等政策,同时积极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了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又提出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相机调控”,强调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把握好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不断提高相机抉择的水平。
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央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新探索新实践,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针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为此,需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