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迷恋朋友圈引担忧 专家建议要因势利导

小学资讯2018-11-14王新老师

家住福田区的罗女士最近发现,刚上二年级的女儿迷上了自拍、发微信,走到哪里手机不离手,不停地在刷屏。这让她产生了隐隐的担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用户的低龄化越来越明显,中小学生很多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面对这种现象,是该将社交媒体“一棒子打死”,还是该因势利导?专家表示,网络时代,要学会用好社交媒体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罗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女儿有了手机之后,每天刷屏的时间越来越长。“出去玩特别在意拍照,还要第一时间发到朋友圈里。我觉得这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不是好事。而且据我所知,女儿和同学还有微信群、QQ群,网上聊天的时间难以控制不说,聊些什么话题也不可知”,罗女士觉得,社交媒体让孩子变得依赖网络,且更加“不可掌控”。

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社交媒体就是该“一棒子打死”的洪水猛兽吗?家住罗湖区的刘女士可不这么看。她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上初二,很喜欢文学。“我给她推荐了‘豆瓣’、‘十点读书’等微信公众号,她很喜欢,还会把看到的好文章与我分享”,刘女士认为只要引导得当,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拉近亲子感情的桥梁。“现在的社会,如果孩子只埋头学习也是不够的。过于封闭,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刘女士说,社交媒体也是一个开阔视野的窗口。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对外宣传、加强家校沟通的手段。“学校的微信平台做得特别好。幼儿园的最新活动,我们家长虽然不一定都能亲自参加,但是从微信公众号里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而且,学校还会不定时分享育儿理念、育儿课堂,对我们家长帮助很大”,彩田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夏女士表示。同时,社交媒体还成了老师教学的好帮手。记者了解到,10月底,南山区珠光小学的官方微信平台升级。在最新版本中,“移动教研”成了老师的掌中神器。每个环节的点评与点赞数直接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授课老师能快速收集到听课的反馈信息。教研活动组织者刷刷微信就能掌握评课人数,评价得分等数据。可以说,网络时代也在倒逼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