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暴力先打好法制教育补丁

小学资讯2018-12-28才子老师

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温州一所学校发生行凶命案,造成一人死亡。”本报记者通过核实获悉,命案发生在前天晚上9时许,地点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状元校区。当晚,因一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被校督查队扣分后引发多名学生纠纷。在肢体冲突中,一名16岁男学生不幸身亡,另两名伤者经救治已无大碍。(12月27日《今日早报》)

无独有偶,据同日扬子晚报报道,两名高中女生网络对骂,引发双方男友聚集30余人群殴事件。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发出“校园暴力来了,我们怎么办”的疑问,虽然各方都在努力寻求破解途径,但校园暴力仍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几百起。如四川达州高级职业中学学生李某被7名同龄学生围追,砍死在校门口。

而这些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让我们瞠目结舌。大多数事件都是由鸡毛蒜皮的小摩擦、小纠纷而起,如被班干扣分、口角、身体偶然碰撞、嫉妒优秀学生、看不惯外地生、恋爱纠纷等等。但是,校园暴力又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式,如“布鞋门”、“处女门”、“火烧门”、“火拼门”、“砍手门”、“针刺门”、“毒药门”、“扒光门”、“强奸门”,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方式不同,结果却惊人的相似,都是以损害别人人格尊严、伤害别人身体为代价。小得让人扑哧一笑的理由何以演化成“血海深仇”,以至让天真烂漫的少年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暴徒”?

有人说,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校园暴力文化,而这种文化背后往往隐藏着社会暴力、家庭暴力。但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机构,无法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的汹涌态势,唯有做好教育人自己分内的事,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不管校园暴力以何种形式出现,学校教育都难辞其咎。多年来,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围困下,法制教育被严重弱化和边缘化,出现了“短板效应”,以至学生普遍存在法制意识淡薄的通病。要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必须先打好法制教育的补丁。有关专家认为,法制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压制学生心理暴戾,提高生命意识和尊重品质。

从目前中小学课程设置分析,法制知识仅出现在《思想和品德》的单一章节里,没有形成教材系统,更没有渗透到所有学科的课程之中,这使得学校在开设法制教育课时,找不到教材依据和教案范本,法制教育被学科教学掩盖、绑架就在所难免。其次,法律实践活动也往往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闭门造车”,有记录数据却没有具体行动。

因此,要使法制教育常态化,必须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