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点忧虑

小学资讯2018-12-28才子老师

听了不少语文课,很为现今的课堂教学忧虑,有太多的教师淹没在没有生趣,没有意趣,没有情趣的课堂里浑然不觉。学生茫茫然地听着,没有喜悦,少有神会,这种学习方式与效果不能不让人心痛,时间长了,不要说学生,就连教师也如北宋黄山谷所谓“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一、语文课只传授知识,没有思想

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语修逻文、字词句段篇,好好的一篇文章像一头原本富有生气的牛一样被“庖丁”肢解得四分五裂,唯独找不到牛原本的样子,文章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趣。有的老师讲《邓稼先》,一节课学生就是在研究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及事件来加以佐证,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有的老师讲说明文《假如人类也有尾巴》,一节课就是研究尾巴的作用,假如人类有尾巴会怎样,有了尾巴又会带来哪些弊端,把语文课上成了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科学课。唯独对于文章中那些简洁朴实的语言缺乏学习,缺乏感悟,失去了语文应有的本色。

如果只是传授知识,那语文课与历史课、政治课或是其它理科的课还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因循守旧,不懂得语文教学的规律——重在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且多次使用“语言文字运用”一语,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仍然找不到久违的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感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