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九首其九赏析_拟古九首其九种桑长江边

诗句大全2018-10-09王华老师


拟古九首其九赏析,这首诗采用比兴的手法,以桑树寓意晋朝,抒情明显。本文拟古九首其九赏析由高教网教育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拟古九首其九赏析

导读:
这是陶渊明拟古组诗中的第九首,也是一首非常有价值的诗,不妨细细品读。其原文如下

拟古 其九
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古九首其九背景:
渊明此诗当作于晋亡之后不久。

拟古九首其九字词解释:
①这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②始:才。值:逢。
③柯:枝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④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⑤本:桑树枝干。这句和下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拟古九首其九赏析: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种桑于长江边,为期已是三年,似可望有所收获了。乍一看来,起笔二句所写不过是种桑之一小事,可是此一事象,实托喻着重大政治事件。桑树乃晋朝之象征也。西晋傅咸《桑树赋序》云:世祖(晋武帝)昔为中垒将军,于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即晋惠帝)入朝,以此庐为便坐。《赋》文并谓:惟皇晋之基命,爰于斯而发祥。可见以桑树象征晋朝,是有来历的。江边本非种桑之地,种桑长江边,此暗喻晋恭帝为刘裕所立。恭帝于义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即位,至元熙二年(420)六月被刘裕逼迫禅位,前后正是三年,故诗云三年望当采。本来,桑树种植三年,则可望采其叶矣此言其已当茂盛;君主在位三年,则可望有成绩矣此言其已当自强。此在恭帝,虽说是无望之望,然而同情晋朝的人,毕竟望其能够固本自立。结果如何呢?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枝条刚开始生长起来,却突然遭到山河变迁。曰始欲茂,实是未茂。曰山河改,则呼应长江边,不言而喻,洪水滔滔,江岸崩溃矣。长江边岂种桑之地?昔日种桑是于斯,今日毁桑亦于斯,此正喻说恭帝是为刘裕所立,亦为刘裕所废也。忽值山河改一句,触目惊心,虽是比兴,亦是明言矣。元熙二年六月,刘裕逼恭帝禅位,篡晋称宋,改元永初。山河变色矣。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洪水滔滔,高岸为谷,冲断了树枝,卷走了根株。那洪水滔滔,正如沧海横流。三年之桑,毁于一旦。刘裕逼恭帝禅位,即废之为零陵王。根株浮沧海句,喻指此事。次年宋永初二年(421),刘裕便派人杀害了废帝。从三年望当采及根株浮沧海之句,可知此诗当作于恭帝被废之后,次年被害之前。恭帝被害之后,陶渊明是以《述酒》一诗,作出反应的。程穆衡《陶诗程传》云:‘柯叶’、‘枝条’,盖指司马休之之事。休之拒守荆州,而道赐发宣城,楚之据长社。迨刘裕克江陵,奔亡相继,而晋祚始斩。所言甚是。从枝条始欲茂及柯叶自摧折看,晋室本来并非未作努力自强,三年望当采亦并非毫无来由之望,可是晋室终非刘裕之敌手,同情者之希望,也终于落空。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此二句,从比兴之表面事象说,是写桑树既毁,春蚕遂无叶可食;蚕丝不成,寒衣亦无资源可制。从所寄托之深层情意言,则是表达天下同情晋朝之人包括诗人自己,当晋亡之后深深的失落悲感,其对于晋朝的依恋之情,亦见于言外。此二句所写晋亡及于人们之影响,托喻春蚕、寒衣之事象,但仍与桑树这一基本象征有密切联系,全诗构思,缜密而自然如此。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本者,根也。结笔两句,回向桑树,仍是双管齐下。表面意谓当时种桑既在江边,而未植根高原,则今日桑树根株全毁,又如何可以追悔!深层意蕴,则是当时晋室既依赖于刘裕,今日晋之亡于刘裕,亦无可追悔也。诚如黄文焕《陶诗析义》之所言:事至于不堪悔,而其痛愈深矣!

如诗所示,在渊明心灵深处,实痛愤刘裕,同情晋朝,对于晋亡,沉痛至深。这就说明,在归隐十六年之后,陶渊明亦决非一忘世之人,他对于世道政治,仍然抱有坚确的是非之判断,鲜明的爱憎之情。就是将他说为一道家,实亦未妥。同时,亦如此诗所示,渊明以一同时之人,能够对晋亡之一段当代历史,表达明晰之认识,提出清醒之教训。尤其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二句,可以见出其清醒、理智之态度。这,显然又是与他早已弃官归隐,与现实政治之间保持了相当距离所分不开的。可以说,渊明此诗是一幅晋亡之诗史。

渊明此诗艺术造诣很高。诗中采用桑树这一晋朝之象征,喻说晋亡一段历史,比兴已可谓高明、得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此诗以比兴结体,桑树作为基本象征,全幅诗篇一以贯之,始终都未脱离这一基本象征。意象毫无支离之感。中国诗歌艺术,以比兴为根本大法。《诗经》之比兴,多局于开篇之起兴,简单之比喻。比兴至于《楚辞》,发展而为自觉之象征,寄托以深意,但亦多为片段,诗幅主体犹是直抒。渊明此诗,以同一象征性意象贯串全幅诗篇,极为完整圆满,而寄托遥深,不著痕迹。可以说,渊明此诗之创造,丰富了中国诗歌比兴寄托之艺术传统。

作者简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