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_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诗句大全2018-10-09王新老师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这篇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_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由高教网成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词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箫:一种乐器。
作品译文: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创作背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