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的严谨给我们带来了不错的消费体验,但作为职场发展的平台,你对它们还需要更多了解。
如果聊起日本公司的特点,一般人总能够随口说出点什么,比如严谨、刻板、公司里规矩很多、职场上爱论资排辈等等在所有的外资公司里,日企算是性格鲜明的一种。
当这些特性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往往能带给我们很好的购物体验。比如无印良品的陈列担当会将顾客视线的平均高度作为设计货架的标准;在优衣库遇到巡店的日籍员工时,他们会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向你点头问好更不用说这两家店里任何时候都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衫了。
对于日本公司的做事方式,王继跃的感受要更深刻,因为她的职场经历基本都与日本企业相关。她曾经在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总行工作了5年,这是一家日资全资银行。对于这段工作经历,她感受最深的是日资企业的计划性。
王继跃曾经参与过一个客户资金管理系统开发的项目。在决定立项之前,公司花了3年的时间进行调研。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之后,还花了大量时间去审查各种法规和公司规定,在确保万无一失之后,他们才终于开始了这个系统的研发。
日本公司的确多少都有这样保守的作风,与开放自由的欧美公司形成一个对比,反映到职场环境里,就是日企的入职培训周期、晋升机制也更长。这种风格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最直接的一种,是循规蹈矩的日本人很喜欢将日本成熟的管理者派往中国市场,而这些人又往往带有很明显的总部特质,即日本的公司文化。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保守和怯懦,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为《麦肯锡季刊》(McKinsey Quarterly)写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自我剖析,他对日本商业的一个总结是日本商界人士和公司缺乏个性。
这两年我们也的确看到日本公司在很多行业的表现都很平淡。曾经在消费电子领域成绩斐然的索尼,近年来甚至让人担心它要变成第二个诺基亚。而在新技术对汽车行业这波革新浪潮里,日本的几个汽车品牌同样反应较慢。而职场上,日企也往往给人一种刻板的印象,这些都影响着它的人才吸收。
美世咨询高级分析师潘晔博主要服务日资客户,在接触了60多家日本大公司之后,他发现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不小的人才竞争。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人才竞争开始激烈,日本企业会面临一些人才流失,这让它们开始改变一些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变得更本土化。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道。